在广西贺州平桂矿区的突兀群山中,一个隐藏极深的溶洞,成为110公里外的西江遭受铊、镉毒水污染的
酝酿之地。
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绵延无尽的山体由远及近,呈现出奇形怪状的特点。山体上裂开口子,大大小小的溶洞通向山体内部。
毒源地距离贺州市八步区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。驶经清面村,从一道泥坡绕上山,即可抵达矿区。绿色的植被环绕着已经停产的汇威选矿厂。远处就可听见隆隆水声。
从一名旅行者的角度观之,这里地处幽静,别有洞天。当地不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景观,被打成旅游景点。而此处被茂盛的植被所遮挡的溶洞,最终却为近处开辟的选矿厂所用。
“毒水”危机的元凶———炼铟残留的灰色尾矿堆和浊黄色废水池,散发着阵阵恶臭,位于溶洞外直线距离约三四十米之处。斜下一二十米的陡坡,漫过植被,即可抵达溶洞入口。
一条排弃废水的黑色管道被发现埋藏在尾矿堆内,直通坡下。贺州市副市长、公安局长李伟章告诉南都记者,企业主利用了这个不易察觉的溶洞,排弃有毒废水。
这里的炼铟车间拥有一排开关,控制着每一种化学物质的使用,含有磷盐、萃取液、硫酸等化学原料。铊和镉重度超标的废水在这里被“制造”出来,和从山上斜切下来的溪水最终汇聚到漆黑无边的溶洞之中。危机开始在喀斯特的山体中形成。
7月1日前后,贺州降下大雨,山洪使尾矿堆和废水池的有毒污水再次冲向溶洞。水势暴涨之下,溶中的含毒污水亦通过洞内复杂的水脉 ,大量涌入附近河流,从新村河入马尾河,及至贺江,最终奔向西江……供水厂是毒水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。